提要 Overview
2010-11-25 12:48 人民网文化频道 武洁
“深圳大剧院大剧场近3年来近2/3的天数空置,而大剧院和音乐厅的小场使用率 更是达到80%。两家单位主要依靠市财政扶持,但亏损和使用率低则让人对其营运绩效极为担忧!”近日,深圳市2010年绩效审计工作报告提交五届人大常委 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曝光深圳大剧院和音乐厅的运营状况惹人关注。报告指出,近三年来,累计补贴深圳大剧院2358万元,补贴深圳音乐厅4041万元,主要 用于补助场馆运营费用及公益演出项目。但两家场馆运营剔除财政补贴收入后,在未计提场馆和主要设备折旧的情况下,三年累计亏损分别为2050万元和 2172万元。(据《南方日报》11月23日)
每年的补贴数千万,空置率却高达2/3,如此“效益”的大剧院,的确像是一只外表好看但不下蛋的母鸡。
不可否认,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当然离不开公共投入,尤其是作为高雅艺术殿堂的剧院,相关维护费用也的确低不了。在这一点上,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的肯尼迪中 心也不能例外。不过,文化尽管不同于经济,但在投入需要有产出这一点上,文化其实并无不同。以大剧院和音乐厅为例,满足公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让公众有 机会感受并欣赏到更多的高雅艺术,无疑是建设大剧院的初衷所在。假如大剧院最终一边是空场,一边却伸手要经费,的确说不过去。
事 实上,既然是“公共文化设施”,其初衷和目标当然是满足公众文化需求,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文化设施”显然应当不忘其“公共”本 意,并时刻关注公众的真实需求,以此为据,量身定做。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各地的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公众文化设施,表面打着“公共”的旗号,骨子 里一味追求“豪华”与“档次”;如此一来,本该更加关注实用性,并真正惠及公众的“公共文化设施”,最终却建成了面子工程,造价高昂得离谱不说,因过于豪 华,维护费用也随之高企,至于这类高档“公共文化设施”的门票则更是让公众望而却步,只可远观、无从接近几乎成了这些文化场馆的宿命。然而,公众看不起, 其实并非真的缘于这些文化场馆高贵到供不应求的地步,恰恰相反,空场率不低,上座率不高,反倒成了另一幅离奇而吊诡的画面。
之所以形成如此状况,“公共文化设施”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不求实际,只顾面子,不求实用的做法,显然难辞其咎。某种程度上,无视“公共性”的此公共文化设施规划理念,无疑正是大剧场“空着”,音乐厅“闲着”的根源所在。
由 上可见,既然是“公共文化设施”,其第一要义当然是满足公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因此,听取并征求最普通老百姓的意见,规划并建设老百姓进得起,能经常进的实 用性“公共文化设施”,才符合“公共”的本意。而唯有弄清楚“公共文化设施究竟为谁而建”这一看似简单却屡遭罔顾之问题的答案,“公共文化设施”不“公 共”的悖论才有望得以规避。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