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2-19 09:55 音乐周报 姜澄
三十多年过去,这位名叫邵忠田的的青年人,不仅在地质界事业有成,而且也成为知名的雕刻家,书法家,他用玉石雕刻的《千手观音》被泰国皇宫收藏:多达619块、 三万余字的《古兰经》被收入吉尼斯之最;著名作品还有长达1300米的《百万达摩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都受到众人瞩目。他以玉石为媒介,广泛地和海内外艺术界交流,大力传播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和玉石文化,可谓是功成名就。
但是,让邵大师挥之不去的情结,是他对音乐的热爱,他自幼在哈尔滨学习过小提琴,二胡,对音乐情有独钟,多年来从事玉石研究,他对纤维玉石的秉性了如指掌,又掌握了一手绝佳的雕刻技术,于是萌生了用玉制作乐器的念头,于是,他推掉了报酬颇丰的稿约,潜心研究玉石乐器的制作,“这可真是自讨苦吃!”邵大师回忆说。和艺术的自由雕刻不同,民族乐器的一品一相,琴筒琴杆,招招式式,皆有讲究,规矩很多。在木材上打眼,钻头一转就搞定,在玉石上钻孔,不仅材质坚硬难加工,还要时刻小心开裂,仅打一个孔,就要耗费几天的精力,至于柳琴、琵琶的背板的加工,就更难了,还有更不好解决的,是木材和玉材的粘合问题,如何解决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膨胀系数和缩水率不同,采用何种粘合剂、又如何让玉制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又不失民族风格的典雅……这些难关横在邵忠田的面前,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常人不可想象的精力,又由于玉石有硬脆、纹等限制,自然损耗极大,每做一种乐器,用料是投六得一,甚至投八得一,巨大的投入,连家人都颇有微词,而邵大师仍痴心不改,他说;每做完一种乐器,都有脱掉一层皮的切肤之痛。
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掌握了制作玉石乐器制作技术后,大师如鱼得水,一发不可收,先后制作了笙、笛、箫、管、柳琴、琵琶、阮、古筝、扬琴等多种民族乐器并成立了“忠田玉石艺术团”,宗旨就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而且是一冲云霄飞九天,把音乐会开到了国外。2008年11月,乐团参加了庆祝中美建交30周年的活动,连续在纽约和华盛顿演出,场场座无虚席,来自美国各界的人士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来自中国玉石乐器,对中国艺术家的演奏无不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现在,邵大师又在研制新乐器、排练新曲目——还有好几个国家邀请他们去演出呢!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