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时间:2016-12-15 00:31 新民晚报 俞亮鑫
那位遥远的“好姑娘”究竟是谁?
——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留下谜团
俞亮鑫
■ 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有关资料
许多人都听过《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经典民歌,心中都有个远方的好姑娘。68年前,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唱过它;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帕瓦洛蒂、卡雷拉斯、多明戈等也唱过它;它成了跨越民族、语言、时代和国界,成了在世界范围传唱广泛的不朽经典。大型抗战纪录片《民族万岁》前天在沪重映,这首伴随着《民族万岁》拍摄而诞生的经典民歌留下了谜团……
镜头不见王洛宾
在这部时长60分钟的《民族万岁》中,人们发现,传说中此片有“西部歌王”王洛宾和藏族姑娘卓玛的骑马镜头并没有出现。尽管这首歌的诞生传说有种种版本,但基本情节是,在《民族万岁》中有组镜头,需要“牧羊女”卓玛和“帮工”王洛宾同骑一匹马去放牧,活泼大胆的卓玛策马在草原上狂奔,为使自己不摔下去,王洛宾只好紧紧抱住卓玛的腰……累了,两人依偎在马背上。黄昏,卓玛和王洛宾共同赶着羊群回到羊圈。夕阳下,卓玛亭亭玉立,晚霞余辉映照着她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动人的眼睛……王洛宾陶醉了。此刻,卓玛举起牧羊鞭,轻轻地打在了王洛宾身上,转身跑了。王洛宾呆立在原地,仔细回味着那一鞭的滋味……不久,王洛宾写下了不朽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个故事是美丽而动人的。而且,王洛宾生前也证实过这一传说。但问题是,这个镜头为何在纪录片中就是找不见?是后来被删了还是当初就没有拍成或是另有原因?
当年日记留真迹
为此,记者在郑大里处找到了郑君里有关《民族万岁》的日记本,其中有段记述,说他想请王洛宾上镜头,希望他穿着军装与藏族姑娘跳段舞,但王洛宾此时感到“很为难”,因为参谋长对他说,你上镜可以,但要脱下军装,怕军人与藏女对舞给人感觉轻佻。尽管这本日记十分详尽,每天都记数百字,对王洛宾的记载也有10多处涉及多达数千字,他们常在一起喝酒吃饭、唱歌聊天、拍片说艺,成了好朋友。如果在《民族万岁》中,王洛宾和卓玛的这段场面真的十分重要,为何在郑君里的日记中会偏偏漏写?而且,《民族万岁》中也没有这一场面,这就留下了谜团。
郑君里日记纠正了外界一个错误,即如今许多文章称,王洛宾是1939年夏天和郑君里在金银滩拍《民族万岁》的。其实是秋天直至冬天,因为有关他与王洛宾相处的记载从十月九日一直写到十二月三日离开西宁,前后近两个月。
日记另指好姑娘
值得一提的是,郑君里70多年前的日记与王洛宾这段美丽故事有些矛盾。郑君里在十一月二十五日日记中写道:“又坐下来闲谈,他说要讨个哈萨(克)女子做老婆,不仅因为她美丽,还因她忠实,话中似有含蓄,似乎跟他的妻有一点儿隔膜。接着是拥着‘吉他’弦唱着,那最细的一根弦子突然断掉……”可见,当时,王洛宾和他妻子洛珊的情感已有危机,情绪激动时甚至绷断琴弦,他已在想离婚(1941年离婚),另娶个美丽的哈萨克女孩为妻。在郑君里日记中,王洛宾思恋的是哈萨克女孩,而不是传说中的藏族姑娘卓玛,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当年,郑君里还拍了张自己怀抱王洛宾吉他的照片,上写着“哈萨克人打扮”,这是巧合吗?而且,《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美丽旋律就是哈萨克曲调,这难道又是巧合?
两种说法存谜团
1993年11月3日,记者本人曾当面采访王洛宾,听到老人亲自说这段往事。当时,他对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一段恋情描写提出异议。影片描写王洛宾妻子死在他的怀里时,他才开始唱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思念远方的牧羊姑娘卓玛。对此,王洛宾笑道:“这不是编导有精神病就是王洛宾有精神病。”他亲口告诉记者,写那首歌是在1939年,卓玛才16岁。由于当时郑君里在青海湖边拍电影,他与这位藏族牧羊女相处了3天。两人没有说过一句话,只是让她抽过一鞭子。但这一鞭子打出了这首歌。
在《民族万岁》中,确有个美丽奔放的藏族姑娘卓玛,镜头仅短短10多秒,她脸庞圆润,有对乌溜溜的大眼睛,挤奶、扬鞭、跳舞、倒茶……但就是找不到王洛宾镜头。在郑君里日记中,王洛宾当年是青海省政府主席马步芳派来负责接待、联络拍摄工作的,他不是来当演员的。现在的谜团是,王洛宾当年真正思念的好姑娘究竟是镜头上这个藏族姑娘卓玛,还是郑君里日记中的另一个哈萨克女孩?这是王洛宾数十年后回忆有误还是当年郑君里日记写错?或是王洛宾心中暗有哈萨克女孩,但公开承认歌是为卓玛而写?
如今两位大艺术家早已过世,这也许是个很难解开的谜团了。但不管怎样,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已成了人们渴望那份纯洁爱情的美好愿望,它早已成为传遍全球的不朽经典,它的手稿也已刻在王洛宾的墓碑上。本报记者 俞亮鑫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