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时间:2017-09-14 23:09 新芭网
15世纪英国作曲家邓斯泰布尔(John Dunstable,约1385—1453)是英国文艺复兴前最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是14世纪后半叶到15世纪初勃艮第乐派(BurgundianSchool)的代表,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理论和实践有很大影响。邓斯泰布尔的音乐天赋超过了他同期的任何英国音乐家,他的才能不仅在同时代的英国作曲家中首屈一指,他的作品和音乐风格在欧洲大陆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当时邓斯泰布尔的作品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出现在法国、勃艮第和意大利人的乐谱手抄本中。音乐理论家Johannes Tinctoris谈到了当时音乐艺术的“复兴”,他认为像邓斯泰布尔这样的作曲家是新音乐的创立者,自他以后“凡四十年以前的音乐几乎都不值得一听了。”
邓斯泰布尔的作品从音乐语言的基本因素到体裁,都对15世纪初的大陆音乐家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这位重要的英国作曲家的一部分生涯是在法国度过的。邓斯泰布尔的所有音乐作品都是以手抄本的形式保留下来的,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在英国,而是在欧洲大陆,包括摩德纳、博罗尼亚、佛洛伦萨、柏林、巴黎、以及塞维利亚等地。这一时期的经文歌又开始成为宗教所特有的歌曲,而这种净化心灵的经文歌,是从邓斯泰布尔开始的。经文歌这种体裁在15世纪有了更广泛的含义,也就是说,凡是用拉丁文歌词的复调作品,不管是否运用定旋律,都可称为经文歌。此后,宗教性的歌曲又大量地涌现出来。它们摆脱了定旋律及圣歌的束缚,成为一种自由的创作曲式。
邓斯泰布尔创作了50多首宗教歌曲、3首法国肖松和12首等节奏的经文歌,邓斯泰布尔保存至今的作品大约有70首,涉及了当时的各种音乐体裁和风格,它们绝大部分是圣乐作品,包括为常规弥撒各部分的谱曲、经文歌和其他一些宗教仪式音乐,世俗歌曲则为数不多。除了创作常规弥撒的套曲之外,邓斯泰布尔还写了很多三声部的经文歌。经文歌是邓斯泰布尔最重要的体裁,他的12首等节奏经文歌证明在15世纪初这种古老的创作形式很具有活力;他为常规弥撒各部分而作的配乐,其结构也是在固定声部中用等节奏型处理素歌旋律,有的两个部分之间还用相同的等节奏型的固定声部等手法联系起来。这与14世纪那种典型的多种歌词、等节奏和以定旋律为基础的经文歌已经大不相同。
邓斯泰布尔的作品中数量最多且在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都是三声部的宗教音乐作品。与同时代作曲家相比,他对三个声部的处理更为平等,各声部的节奏常是一致的,声部间以三度、六度构成的丰满的三和弦。在定旋律的使用方面,有些是在固定声部中使用定旋律,有一些定旋律加以华丽的装饰后出现在高声部,还有一些是自由创作的,不用借来的主题素材。他的这些作品超越了14世纪法国经文歌的严格而略显生硬的技巧,旋律创意和自由装饰有惊人的创新,和声效果丰满而充实,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人的抒情性。邓斯泰布尔的音乐的最大的魅力在于迷人的旋律,在旋律流畅的同时,声部之间清楚的和声轮廓也使音乐极据表现力,不协和音用得恰到好处。邓斯泰布尔的经文歌是他作品中最经典的,其中经文歌的艺术水准极高,被看作是经文歌作品中的最伟大者。如经文歌《圣玛丽亚》。这是一首三声部的经文歌,歌词都是用拉丁文,并除去了世俗的歌词,使音乐达到了宗教的至高境界。邓斯塔布尔的音乐有着丰满充实的音响和感人肺腑的旋律,拥有饱满而甜美的质感,这一标志性的英国音乐风格特点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代和巴洛克时代。
勃艮第宫廷诗人Martin Le Franc对邓斯泰布尔的评价很高;文艺复兴时代最著名的音乐理论家Johannes Tinctoris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指出,“我们音乐的可能性奇迹般地增加了,似乎出现了一门新的艺术……它产生于英国,并以邓斯泰布尔为代表。”英国人对三度音的偏爱早在中世纪后期的音乐中就已经展露无疑。与欧洲大陆的音乐(特别以法国音乐为代表)有明显的不同,英国音乐传统中较少理论的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着自然的联系,倾向大调性(与调式体系相反)、主调风格(与法国经文歌的旋律线条独立、各声部歌词不同、和声不协和相反),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习惯于自由地运用三度、六度音程,产生出和谐丰满的音响。以邓斯泰布尔为代表的15世纪的英国作曲家依然保持了这种基本的音乐传统,这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理论和实践有很大影响。
邓斯泰布尔1453年12月24日(英法百年战争也在这一年结束)在伦敦去世。“平安夜,一颗星星升入了天堂”,当时的人们这样评价他的死。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邓斯泰布尔是“一位天文学家、数学家和音乐家”。他同时代的很多音乐家和音乐学者也都有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身份,据信有一些邓斯泰布尔亲手绘制的天文图表保存下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