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11-23 08:04 新民晚报 个 篱
即使在今天,我们对数字音乐都还有太多误解或者模糊认识,事实上MP3作为一种传播介质抢了数字音乐太多的 风头。存在这么多年的唱片行业机器的运作方式却无法接受MP3给他们带来的诸多利益冲突。习惯了星探、录音棚、唱片录制、音像店模式的唱片行业并不喜欢这 种民主化的音乐游戏。任何人在自己电脑上都可以简单通过免费软件录制一张10首曲目的唱片,然后放在网上。运气好的话便可以登上排行榜。这是习惯了高门槛 多规则的唱片行业无法接受的现实。
然后唱片行业在这么多年来就一直处于这样的行业垄断之中——听众的耳朵是被别人牵扯着,由不得自己。那些可能收取经纪人高额贿金的电台主持决定了流行榜单的布局。
当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轻松下载免费的音乐并可以自由地分享给好友时,当不再有借给别人唱片时要千叮万嘱其小心保护的情景时,当我们在需要音乐的第一反应 是音乐搜索引擎网站而不是自己附近的某家唱片店时……那些唱片公司开始后怕起来了。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技术和新文化,唱片行业又显得蹑手蹑脚。他们既认 可数字音乐下载给自己唱片推广带来的便利,又害怕大量的免费下载给唱片销量带来压力。结果,这种格局就一直僵持着。买CD的买CD,下载数字音乐的也乐此 不疲,唱片公司也没有主动站出来探寻一种针对数字音乐的新的商业模式。
直到 iTunes和iPod的成功,唱片公司似乎对数字音乐不再像以前那么反感了。但他们还是深陷在自己的版权游戏中,紧紧捏着手上的内容版权,让第三方 ISP或ICP去苦苦探索数字音乐的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渐渐看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服务跑了出来。他们要么取得唱片公司的授权,要么直接干些不要成本的 买卖,开始做起互联网音乐服务来。但深受版权控制和内容约束的第三方公司却一直逃不出唱片公司给他们画上的那些圈,有限的饼却要养活这个圈里越来越多的创 业者们。
唱片销量每况愈下,而数字音乐给唱片行业创收的贡献却越来越大。一些主要依托 于互联网的独立厂牌或者直接通过Myspace或Youtube而出现在大众视野的网络明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看到原来数字音乐对艺人来说真是一个比 以前简单得多的游戏。以前是被唱片公司带着玩,而现在更多的是自己参与其中,自己带着歌迷一起玩。
谁还能说数字音乐让艺人丢了饭碗呢?音乐应该成为一种谁都承受得起的文化消费品,而不是少数几个明星的暴利机器。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