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历时两天的高峰论坛中,11位国际与会代表进行了积极的发言,不仅在歌剧艺术的普及、观众的培养、资金的筹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0-06-08 12:55 新快报 陈煜堃

各国歌剧院院长“会诊”中国歌剧

新快报讯(记者 陈煜堃)日前,正在火热进行的国家大剧院第二届歌剧节,刚刚结束了“世界著名歌剧院院长论坛”。此次论坛共吸引了来自欧亚的10家外国歌剧院以及国家大剧 院、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总政歌剧团、上海歌剧院、香港歌剧院等6家中国剧院参加,对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歌剧联合制作”这一热门探讨话题,不少 业内专家认为欧洲歌剧将需要“中国式”嫁接。

据了解,今年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主题观摩活动将一直延续到7月3日,除了有十余台世界经典歌剧作品登台亮相,其间还有主题讲座、大师见面会、歌剧电影展播及相关歌剧艺术衍生品等,向中国歌剧爱好者呈现一个五彩斑斓的歌剧世界。

给了中国同行一把标尺

历时两天的高峰论坛中,11位国际与会代表进行了积极的发言,不仅在歌剧艺术的普及、观众的培养、资金的筹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对于歌剧艺术在亚洲的发展、让歌剧更具有本土化和原创性等方面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歌剧的联合制作上,日本新国立剧院院长冈部修二表示,“我们现在都讲全球化,没有一个全球化的制作和打造,无法实现歌剧质量的逐渐提升。”对于去年香港歌剧院与国家大剧院以及挪威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魔笛》,还有目前正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茶花女》和此前的《弄臣》、《蝴蝶夫人》等出自国际制作班底的成功案例,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坦言,“歌剧联合制作,让我们具有清晰歌剧观念的同时,给了中国同行一把标尺,让我们知道,歌剧制作的标准艺术质量到底应该有多高。”

合作不是放弃自己特色

“联合制作的剧目要能够在中国首演,而且将来要在中国能够长期演下去。在这种制作中,指挥家、合唱团、管弦乐团都必须是中国的本地的,有了这种 长期的经验和成功的积累,歌剧就能够长期地留在中国。”曾促使瓦格纳巨著《指环》在北京成功上演的德意志国家歌剧院院长拜什认为,合作并不等于放弃自己特 色,如果全盘照搬西方的歌剧,无助于中国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歌剧制作,“到底歌剧艺术恰恰是要产生长远的影响,不要完全去照搬欧洲的这些理念,而应该基于中 国深厚的文化传统,才能够创造出全新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歌剧艺术作品和风格。”

对于“把经验留给中国”的说法,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表示认同,“本土化问题比时代固化、语言障碍等更能影响歌剧传播。要成功进行歌剧联合制作,必须充分尊重各国自身的文化特质、欣赏习惯、审美需求,制作出既有艺术品位,又能受到广大观众接受和喜爱的歌剧。”

  交流促使中国走向世界

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认为,歌剧的联合制作能够很好地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果亚洲、美洲、欧洲间联合制作并同时上演的 话,三个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们,对同一个制作的演绎将会是不同的艺术语汇,不同文化观念的交织、沟通、碰撞以及最后互相的认同。”他表示,从宏观长远来 看,歌剧联合制作对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意义远远高于经济利益的取得。

对于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举办,张国勇强调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歌剧艺术与国际间平等的交流平台,更体现出一种文化的全球化交流。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