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时间:2019-05-10 15:09 音乐周报 卢旸
金纪广(左)、吴文光录制长台关楚墓编钟音配像
前阵子,龚琳娜老锣工作室上传网络的编钟演奏视频引网友热议。视频是曾侯乙编钟复制品演奏《楚人谣》《三生有幸》等5首音乐MV,由德国作曲家老锣创作。“老锣钻研中国古老编钟的精神,我很敬佩。但是,演奏编钟的声音仍不尽人意,演奏方法值得商榷。”打击乐演奏家金纪广演奏过曾侯乙编钟以及长台关春秋楚墓编钟,他认为,关于编钟,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了。
演奏方法值得商榷
“200多年前,因为有了贝多芬,世界音乐的高峰在德国。2000多年前,因为有了曾侯乙编钟,世界音乐的高峰在中国。我要为编钟写作品,将这件伟大乐器复活。”老锣一直痴迷曾侯乙编钟,曾多次前往湖北随州考察曾侯乙64件双音钟,专为其创作音乐作品。“有人用‘惊艳’形容龚琳娜老锣的作品,也有人称其‘跨界’另类。我认为,根植传统却不囿于传统,大胆创新又不失中国韵味,是龚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在。老锣作品之所以能获得中国听众接受,与他20多年来潜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十分重要的联系。”近日,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赵仲明在《人民日报》发文评价。
“作为德国作曲家,老锣钻研中国古老编钟的精神,我很敬佩。但是,演奏编钟的声音仍不尽人意,演奏方法值得商榷。”金纪广说,这与编钟复制品的质量、演奏方法有直接关系。打击乐演奏家金纪广曾亲自演奏曾侯乙编钟以及长台关楚墓编钟,留下珍贵音响资料。他描述编钟的声音,神圣、高雅、纯净,富有金属质感。
曾侯乙编钟录制10套乐曲
1980年,国家文物局应中央电视台、中国艺术研究室音乐研究所的要求,与湖北省博物馆协商,决定成立联合办公室,录制一套完整的,供研究使用的音响资料。陈烈任联合办公室总联络人。演奏工具是6件漆绘木槌和2件圆形漆木棒,参考曾侯乙墓出土的鸳鸯漆盒上的演奏图,用6槌、2棒敲击钟内隧部、鼓部标音点。编钟音域宽广,与现今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的音声相似。
参与录制的金纪广等人用这套编钟录制《古曲》《豆叶黄》《草原上》《故乡的亲人》《至圣夜》《楚商》等10套乐曲。其中,《古曲》由古琴曲《普庵咒》曲调编写。原有13段和1个尾声,是同一曲调的13种不同变奏。钟曲只采用其主要曲调,作了适合编钟演奏的处理,展示了编钟音域高低、音量大小、速度快慢、调性变化等方面的多种可能性。“由于录音条件有限,时间有限,并没有留下非常理想的音响资料。”此前,金纪广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演奏长台关楚墓编钟的录音,更能体现编钟的声音原貌。
破解编钟密码
1976年,经中国出土文物工作委员会特别许可,陈烈邀请金纪广演奏长台关楚墓编钟,录制一套音乐录音,随编钟一起赴丹麦、瑞士、比利时等国家,参展中国古代珍宝展览,让国外观众聆听中国编钟的音响。长台关楚墓编钟于1957年在河南出土,共13枚,最大的钟高30.2cm、重4.36公斤,最小的高8.3cm、重0.4公斤。曾有几次“发声”。1958年,这套编钟出土后不久演奏了《东方红》;1976年,出访日本,又试录了《北风吹》《绣金匾》和日本民歌《矿工谣》等3首短曲。
长台关楚墓编钟只有13枚,而且埋藏了2400余年,音质怎样呢?当时的乐律与今天相差几何?音乐研究所音乐史研究室负责人黄翔鹏,多年从事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他发现,楚墓编钟主体隧音部的内侧,和左右鼓音部的内侧都有调音时留下的痕迹,可见不仅是隧音,鼓旁音也同样经过了音高调整;他曾推测,长台关楚墓编钟13枚,共发26音。
为了破解编钟“密码”,金纪广带着金属、塑料、木头等不同质地的十几副槌,来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对长台关楚墓编钟进行声音测试。经反复尝试,金纪广在声学仪器的协助下找到了编钟声音规律,掌握了演奏方法、力度,编钟美妙的声音出现了。
测试证实,每个编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声调的音。在钟的正面中线上敲时所发的声音称为“隧音”,敲侧面发出的声称为“鼓音”。声调基本符合中国古十二简律,可演奏七声音阶乐曲。除13号钟外,所有编钟的隧音是按升调排列,鼓音大多与隧音差半音。除10号钟外,每枚编钟隧、鼓音之间是大三度或者小三度的关系。这样,即使同时敲出两个音来,这两个音也是和谐的。
“祖先当时就从经验上,知道利用振动方式和节线这些声学原理了,并从而明确了右鼓音在合乐中,或起和声谐振作用,或有可能在演奏中敲击发音,而处于不可忽略的地位。这在《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先秦典故中也有证据。”陈烈说,这就是中国先秦编钟同体而又异音,异音而又构成协和关系的奥秘所在。金纪广与古琴演奏家吴文光,分别用长台关楚墓编钟、宋代古琴,演奏古曲《梅花三弄》;为昆曲表演艺术家蔡瑶铣伴奏昆曲《江梅引》等。演奏录音配合中国古代珍宝展览引起轰动。
声音是“碰”出来的
为了更生动地展示长台关楚墓编钟,1980年,中央电视台录制音配像《古乐佳音》。影片中,金纪广用一副槌敲击编钟。其实,这副槌不能演奏编钟。演奏用槌是金纪广为西洋排钟研制的一副红木槌,个头非常小,外形像榔头,样子不好看。因此录像时,换了一副槌,改变了敲击方式。“其实,编钟的声音不是敲击,而是用槌’碰’出来的,演奏非常纤细、考究,只有这样才能把编钟纯净的金石之声展现出来。”录音时,每演奏一段乐曲,金纪广都把槌面擦拭干净,用光滑的凸面去“碰”钟,如果槌面有灰尘、敲击痕迹,声音便不纯净。
自此以后,故宫博物院封存长台关楚墓编钟,不允许再演奏了。“请问,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什么样,编钟是如何演奏的?编钟只是乐器吗?……关于编钟,我们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了。”金纪广认为,如今编钟复制品,形似神不似。虽然复制出编钟的外形,但是没有还原其声音,这对编钟的音色是一种异化。金纪广计划复原神形兼备的曾侯乙编钟,用于研究、挖掘古代音乐的辉煌历史,同时希望更多音乐家致力于创作编钟音乐。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