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和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作为一部难得的以音乐人和音乐为题材的电影,这是很可惜的。

相关 About

唢呐 Suona

时间:2016-06-28 21:30 音乐周报 钱天华

编者按:近日,电影《百鸟朝凤》的热映及制片人跪求票房的举动,引发了影迷和文化界的种种热议。继上期王群卫从音乐教育的视角审思该片后,本期争鸣版的两位作者继续就影片中的音乐问题予以探讨。

随着电影《百鸟朝凤》票房红火,评家蜂起。读到媒体刊发的不少有情怀、有学养的好文章,开掘、评论影片中的精彩、不足和蕴含的信息:例如,认为该片的立意是揭示“在当前喧嚣的城市文化大环境下”,“传统文化和价值与现代社会中的生存与转化”;影片“切中当前中国文化的大命题,具备独特艺术追求”等。这些都是立足于电影故事的解读、延伸、演绎。

然而,这部以演奏唢呐的民间音乐家和音乐为题材的电影,有关的音乐素材的作用却似乎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制片人方励的“一跪”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所谓“小众文艺片”的热议,把小众艺术在商业化大潮中的生存之道及运作方式,前所未有地详细透露出来。但对“小众文艺片”《百鸟朝凤》的音乐却鲜见关注。影片中焦三爷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体现了影片表达的主人公坚守“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主题。由于影片的编导专注于故事的立意、命题的气度,音乐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安排,是为这主题服务的,于是音乐有关的素材只被当作道具,致使影片音乐未能充分发挥,未尽人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唢呐名曲《百鸟朝凤》(以下称“百鸟曲”)以模仿鸟鸣惟妙惟肖、活泼动人、表现力演绎到极致而闻名,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精品,很具代表性,享誉世界。上世纪70年代,我国作曲家王建中根据该曲创作了同名钢琴独奏曲,在吸取唢呐吹奏特色的同时,对原曲做了适合于钢琴弹奏技法的调整,并运用中国传统乐曲的发展手法,进行了精简和统一,加入了富于民族色彩的和声,展现了一幅韵味独特的风俗音画。它已成为许多钢琴家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子之一,广为流传。“百鸟曲”已有半个多世纪积累起来的“精品效应”和深刻的影响。所以,电影的片名和海报几乎让所有知道“百鸟曲”的人,起初都会误将影片故事与“百鸟曲”联系;甚至以为是一部音乐片。所以,即使“跪求”宣传把我召进了影院,直到影片出现了孩子们在学吹唢呐时模仿鸟鸣的情节,我都还不知道影片中的唢呐曲《百鸟朝凤》是另行创作的,是作白事时的悲曲,与“百鸟曲”风马牛不相及,风格也大相径庭。当然,我们没有任何依据来评论原小说的定名。电影编导也不会不知道“百鸟曲”在半个多世纪积累起来的影响,因而影片中也有孩子们学艺时揣摩鸟鸣之声的情节,但这些与演奏悲曲都毫无关联。影片中的唢呐曲《百鸟朝凤》也始终没有完整呈现过,因为编导没想要有完整版。

据媒体介绍,这部影片的配乐部分,获得过奖。为该片作曲的是导演吴天明点将的熟悉秦川大地风土人情、对这块黄土地有深厚感情的作曲家张大龙。可影片放映至今不仅没看到作曲家本人的感言,也尚未看到圈内人士介绍和点评获奖的音乐,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也许是不宜?也许是不易?

电影中《百鸟朝凤》一曲,无论是焦家班还是游家班,他们的演奏和音乐活动只是为礼仪服务的工具,只在谋生的劳动中出现。正如焦三爷说,“是吹给自己听的”,影片中真正在生活里的其它场合,未见有焦三爷或游天鸣的动人心魄的音乐独白。这些最好的抒情机会被放弃。除了游天鸣在焦去世后为他“送行”、表达怀念外,没听到焦三爷或游天鸣如何吹给自己听。音乐离生活甚远!

不过,电影中两个孩子学艺的故事情节里,还是可以得到应该怎样学习音乐、学习音乐的不易、人品、做人与习艺、技艺的关系等的生动、形象的教诲,很值得中国几千万琴童和他们的家长、老师观看和深思。我甚至觉得教育界应组织初中以上的学生观看,可以思考什么是对音乐的热爱。钢琴琴童也应知道,钢琴曲《百鸟朝凤》、“百鸟曲”与电影《百鸟朝凤》的关系。

电影《百鸟朝凤》之所以能达到几千万票房的收入,恐怕完全是电影故事本身的魅力,观众确实是被影片的故事内容所感动,“触动了灵魂”。

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和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作为一部难得的以音乐人和音乐为题材的电影,这是很可惜的。从影片中主人公焦三爷说“是吹给自己听的”所定的调子及影片被“跪活”之后的评论来看,人们也都只关注和重视它的文化命题而不在乎影片中的音乐表达。这是否说明,音乐即使离许多文化人,也还有不少距离呢?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