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这场音乐会在格施塔德附近小村萨能的教堂内举行,由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与澳大利亚室内乐团联袂,本身就是新旧搭配的典型。

相关 About

梅纽因 Yehudi Menuhin 美国小提琴家
唐若甫 Tang Ruofu 独立乐评人

时间:2016-08-10 10:14 音乐周报 唐若甫

文 | 唐若甫

今年,既是梅纽因百年诞辰,也是格施塔德梅纽因音乐节成立60周年。双重纪念的驱使下,音乐节推出一系列回顾主题音乐会,邀请诸如安德拉斯·席夫等音乐会常客,在当地富有特色的小教堂里奏响梅纽因最爱的音乐。7月24日,笔者翻山越岭,来到交通极其不便的格施塔德,聆听一场纪念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在格施塔德附近小村萨能的教堂内举行,由小提琴家丹尼尔·霍普与澳大利亚室内乐团联袂,本身就是新旧搭配的典型。霍普在1999年3月7日梅纽因登台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中,在梅纽因的棒下演奏施尼特克小提琴协奏曲。霍普在当晚演奏的是门德尔松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所以选择这首门德尔松较为冷僻的协奏曲而不是脍炙人口的“e小调”,是因为恰恰是拜梅纽因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力推所赐,这部作品被从冷宫中解救出来,成为不少小提琴家的最爱。笔者尤为钟意的是第三乐章,轻松跳跃的小提琴独奏与玲珑精致的乐团相映成趣,清新雅致的旋律不像“e小调”那样肥腻,仿佛初春的森林生机勃勃。丹尼尔·霍普的演奏虽没有杨天娲那般精准无误,但依旧充满着欢快愉悦的情绪,让那座简朴的教堂顿时玲珑活现。石木结构的小教堂具有惊人的建声效果,从1957年便一直是音乐节的主场,尤其适合室内乐演奏。霍普在上半场协奏曲后加演的一曲拉威尔《卡迪什》,并用弓子指向上方示意致敬梅纽因的在天之灵。

与霍普相比,澳大利亚室内乐团便是纯粹的新面孔,系首度访问此节。18位乐师从悉尼途经新加坡和苏黎世一路奔波而来,他们中有几个显著的亚洲面孔。作为一支南半球的室内乐团代表,乐团的驱动和配合能力都出类拔萃,尤其是在协奏曲中,由霍普带领着抑扬顿挫,行云流水。只是在合奏时,乐团稍有不适,因为没有指挥的关系而略显层次不齐。这点在上半场开场的沃伊切赫·基拉尔《欧拉瓦》、阿沃·帕特《我能》和菲利普·格拉斯《回声》中尤为明显。

下半场的埃奈斯库《八重奏》同样寓意深刻。埃奈斯库是梅纽因的老师,此曲由八重奏改编成弦乐队演奏。作品比勋伯格《升华之夜》晚一年写成,难怪带有勋伯格作品的极深影响,浓郁的音型和配器风格,甚至旋律也无不让人想起勋伯格的那首非凡之作。四乐章的作品,乐团的演奏一气呵成,扣人心弦。音乐会晚上6点开始,大雨蒙蒙。9点演完后,天气放晴,落日磅礴,远处的雪山和地上的火烧云一同构成壮观的天际线。不得不佩服梅纽因选址音乐节的高瞻远瞩:群山环抱,鸟语花香,远离尘世纷扰。加之此场音乐会的曲目背景,真乃“升华之夜”。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