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Introduction
鲍元恺第七交响曲《运河》——为八位中西乐器独奏艺术家和管弦乐团
杭州至通州,讲京杭运河名城故事
古琴到钢琴,集中西乐器巨匠大师
世界上有五百余条运河,沿岸分布着近三千座城市,人们在运河两岸创造了璀璨的运河文化。
中国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流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交响曲《运河》以西方管弦乐的丰富色彩同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风韵相融合,通过运河沿线流传久远的传统器乐曲(包括东部各地民间音乐、古代文人音乐、戏曲曲牌和曲艺过门等),叙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描绘大运河的旖旎风光,展现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这是继展现汉族民歌的《炎黄风情》组曲、展现台湾地区民间音乐的第二(《台湾》)交响曲、展现京剧音乐的第三(《京剧》)交响曲、展现福建南音的第四(《厦门》)交响曲等之后,鲍元恺在其“以西方交响音乐展现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国风”交响系列创作道路上又一轮新的探索。
交响曲《运河》依运河流域从南到北分为八个乐章:
(一)钱塘龙舟 琵琶与管弦乐
(二)姑苏客船 竖琴与弦乐长笛英国管
(三)无锡烟雨 长笛与弦乐竖琴
(四)扬州歌酒 古琴与弦乐队
(五)齐鲁渔火 古筝与管弦乐
(六)沧州明月 管子与管弦乐
(七)津沽帆影 三弦与管弦乐
(八)御河争渡 钢琴与管弦乐
演出单位:北京交响乐团
中西乐器大师名家
乐章
部分乐章文字说明——
姑苏客船
竖琴(王冠首演)与乐队
——第七交响曲《运河》第二乐章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灿烂的吴文化发祥地苏州,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因京杭运河而成为千帆竞发万商云集的天堂。
赞美古城苏州的诗人数不胜数,唐有李白、张继、白居易,宋有苏辙、姜夔、杨万里。他们的诗作有景有情有声,可诵可画可歌。其中张继那首空灵旷远的《枫桥夜泊》,以秋江月夜的朦胧意境和素雅高洁的悦目景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起源于苏州的昆曲和评弹,是民族传统表演艺术的瑰宝。本世纪初分别由联合国和中国国务院列入世界和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姑苏客船》乐章,由竖琴和木管、弦乐演奏的评弹《情探·梨花落》和昆曲《牡丹亭·惊梦》中的《袅晴丝》两段深情旋律,绘声绘色地描画了静谧秀美的深秋运河夜景。
无锡烟雨
长笛(韩国良首演)与乐队
——第七交响曲《运河》第三乐章
北接长江,南达太湖,纵贯无锡城区的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是三千多年前商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率领民众开凿的伯渎河。清悠水波,荡漾着无锡的风雨历史,迷离烟雨,隐现着水乡的醇厚民风。唐诗云:“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丹橘村边独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
无锡道士华彦钧留下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无锡脍炙人口的音乐符号。在这个乐章,《二泉映月》的旋律成为了《老六板》固定低音主题的变奏对题。由长笛演奏的这凄美的旋律,少了几分哀怨惆怅,多了几分悠远飘逸。
扬州歌酒
古琴(李凤云首演)与弦乐队
——第七交响曲《运河》第四乐章
穿城而过的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这个乐章标题取自唐诗“与君一言两相许,外舍形骸中尔女。扬州歌酒不可追, 洛神映箔湘妃语。”(李涉《醉中赠崔膺》)。古代扬州亦称广陵,古琴广陵派即发端于此。这首《扬州歌酒》以东晋阮籍传谱的古琴曲《酒狂》为主题,以中国传统音乐中极少见到的三拍子,刻画了古代文人泛舟歌酒的恍惚神态、蹒跚步态和嗫嚅语态,表现了佯狂之士倨傲不逊的的性格和不媚流俗的精神。
沧州明月
管子(胡志厚首演)与交响乐团
——第七交响曲《运河》第六乐章
宋代诗人孙鄂以“一船明月”歌沧州运河云:“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近远,一船明月过沧州。”
元代诗人萨都剌歌大运河畔之沧州清风楼曰:“晋代繁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
明代诗人赵完璧则在《晚泊长芦诗》中云:“晚泊长芦月,凉生瀛海风。
沧州,古称浮阳、长芦,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东,大运河贯穿市区。明代诗人瞿佑在《沧州城》诗中形象地描述了这座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沧州城,城何高,城上楼橹城下壕。但见运河绕郭流滔滔,高桅大舵长短篙。”
《沧州明月》以管子为主奏,以河北梆子的激越唱腔和河北戏曲曲牌《高山流水》(赵春峰传谱)的凄美旋律为基调,抒发了燕赵先人在明月下运河畔慷慨悲歌的思古幽情。
津沽帆影
三弦(程珊首演)与交响乐团
——第七交响曲《运河》第七乐章
天津是因运河而生因漕运而兴的北方大城市。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全长约190公里,由南运河段和北运河段组成。南北运河交汇于天后宫旁的三岔河口,注海河而入渤海。由三弦和乐队演奏的《津沽帆影》,描绘了这南粮北运的繁忙水陆码头千帆竞发的蓬勃景象,描绘了人们在天后宫虔诚奉祀海神的丰富多彩的民俗场面。素材取自流行于天津的北方鼓曲,包括天津时调“靠山调”“数子”、京东大鼓“四平调”、王直、谈龙建根据梅花大鼓过门音乐编曲的《三番》、王秀卿传谱、诸新诚编曲的西河大鼓“越调”。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