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潘德列茨基是当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作曲大师”、“活着的贝多芬”。潘德列斯基的很多作品,如《广岛受难者挽歌》、《圣路加受难曲》、《克莱多》和《耶路撒冷七道门》,都已成为20世纪的经典。

图片 Photos

简介 Biography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波兰语:Krzysztof Eugeniusz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2020年3月29日),又译彭德雷茨基潘德列斯基,波兰作曲家、指挥家。潘德列茨基是当代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曾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作曲大师”、“活着的贝多芬”。潘德列茨基的很多作品,如《广岛受难者的挽歌》、《圣路加受难曲》、《克莱多》和《耶路撒冷七道门》,都已成为20世纪的经典,其中《广岛受难者的挽歌》更被认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锋音乐的代表作。该作品于 1961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潘德列茨基亦从此赢得了世界性的荣誉。

生平

潘德列茨基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德比卡,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他经常到中国访问演出,并担任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他是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微分音乐。但是从70年代末期起,他转向了“保守”的、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风格。

音乐

潘德列茨基作为先锋派作曲家,做过很多惊人的尝试。他经常要求乐手用非常规奏法在常规乐器上奏出新式音响。他的特色音响包括了微音划奏密集音簇,但他从未因此而放弃音乐的旋律性和情感深度这些“传统”要素。例如在论及他1966年的作品路加受难曲时,潘德列茨基曾说道:“如何形容这部作品并不重要,说它是传统的,是先锋的,都不重要。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的真情流露,这就足够了。”他从70年代末的第二交响曲“圣诞”开始,回归传统的趋势更为明显。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新浪漫主义者”。 潘德列茨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十分浓重,情感亦相当强烈。不少电影曾借用其某些作品作为配乐,例如2007年的波兰电影《卡廷惨案》。

重要作品

  • 为52件弦乐器而作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Threnody to the Victims of Hiroshima),作于1960年,此曲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属于相当激进的作品。
  • 《路加受难曲》(St. Luke Passion),作于1962~1965年,这是潘德列茨基早年的一部重要的宗教音乐作品。
  • 《波兰安魂曲》(Polish Requiem),作于1980~1984年,但潘德列茨基曾多次修订这部作品,包括教宗若望·保禄二世逝世之后的一次。
  • 第二交响曲“圣诞”,作于1980年。
  • 第三交響曲,作於1988-1995年,由慕尼黑管絃樂團委約創作,以紀念該團創立100周年。
  • 第七交响曲“耶路撒冷七道门”,為五名獨唱家,朗誦,合唱團及樂隊所寫,作於1996年,用以紀念耶路撒冷立城三千年。歌詞全取材於聖經。
  •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作于1992~1995年,为小提琴家安娜-苏菲·穆特而作。

人物经历

当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潘德列茨基1933年11月23日出生在波兰的德比札,曾在弗朗西塞克·斯科里谢里斯基门下学习指挥,18岁进入克拉考音 乐学院,师从阿瑟·马拉夫斯基和斯坦尼斯拉夫·维科维茨。1958年毕业后即被聘为德国埃森音乐学院的教授。1968年,他获得了德国学术交流组织颁发的 奖金。1972年,被任命为克拉考音乐学院院长。

潘德列茨基参加的第一次国际性演出是1959年的华沙金秋音乐节,他演奏了他的《诗节》,这也是他获得第二届国家青年作曲家大赛大奖的三部作品之 一。同年完成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广岛受难者挽歌》,并以此赢得了UNESCO大奖。此后,潘德列茨基的事业蒸蒸日上。1966年3月30日,他的第 一部主要作品《圣路加受难曲》在德国蒙斯特大教堂落成700周年庆典上的首演,这标志着其音乐生涯的转折点。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潘德列茨基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最重要有合唱与管弦乐作品《最后审判日》、《乌特伦亚》、《宇宙演化》(为联合国所作)、 《所罗门之歌》、《圣母颂》、《感恩赞》、《波兰安魂曲》、歌剧《劳敦的魔鬼》、《失乐园》、《黑面具》、《乌布王》、管弦乐《声音的性质》(为祖宾·梅塔所作)、以及8部交响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中提琴协奏曲以及大量室内乐作品。他的8部交响曲作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大部分有标题,分别为:

  • 第1交响曲(1973)
  • 第2交响曲“圣诞”(1980)
  • 第3交响曲(1988–95)
  • 第4交响曲“柔板”(1989)
  • 第5交响曲“高丽/朝鲜/韩国”(1991–92)
  • 第6交响曲“中国诗歌”(2008–17)
  • 第7交响曲“耶路撒冷七道门”(1996)
  • 第8交响曲“无常之歌”(Lieder der Vergänglichkeit,2004–05,2008年修订)

1972年,潘德列茨基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与世界各大乐团展开了频繁合作,并很快就赢得了广泛赞誉。他曾是汉堡广播交响乐团和莱比锡中德广播交响 乐团的首席指挥。自1992年以来,他担任了波多黎各圣胡安卡萨尔斯音乐节的艺术总监。1997年9月出任瓦尔索维亚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从1972至 1978年,潘德列茨基出任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教授。1987年潘德列茨基获得由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卡尔·沃尔夫奖。1988年他以《第2大提琴协奏 曲》获得格莱美大奖;1999年他又由于为安妮·索非·穆特所作的《第2小提琴协奏曲》获得两项格莱美大奖。2000年潘德列茨基在法国戛纳接受了“最优 秀的当代作曲家”称号。2001年他获得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杰出艺术家大奖。2003年潘德列茨基担任阿斯图利亚斯艺术家基金会合唱团艺术总监。

潘德列茨基曾获众多大学的荣誉勋章及荣誉教授职位,这些大学包括:伦敦皇家音乐学院、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华盛顿乔治敦大学、罗马国家音乐学院及柏林艺术学院等。自1998年起,潘德列茨基担任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荣誉艺术顾问。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潘德列茨基
音乐人信息
简介:波兰作曲家、指挥家
指数: 8.5
类型:人物 男
出生:1933年11月23日
逝世:2020年3月29日
年龄:86岁
地区:波兰
职业:作曲家
时期:现代音乐
昵称 :老潘
链接: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21-05-26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