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李谷一 Li Guyi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
2008-10-23 10:05 长沙晚报
歌唱家李谷一。
引子
2008年的今天,一位年仅24岁的年轻歌手正处于舆论风暴的中心,她就是李宇春。在最近南方某报发起的“改革开放三十年风云人物”评选中,出身草根的她再次被公众投票推选为百名候选人之一。一石激起千重浪,反对者认为,李宇春只是一个唱歌的,没有资格被列为纪念改革开放风雨历程的“风云人物”,而赞同者则表示,李宇春是中国公众意识崛起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然而,对于这一切的争论,当事者李宇春的态度也颇具80后特色:“我不知道当选了,没关注。”大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架势。
回眸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对李谷一和她的《乡恋》的争议,突然就发现原来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改革开放初期,歌唱家李谷一尝试打破样板戏唱腔,推出《乡恋》,虽然一经推出就被普通大众接受,风靡大江南北,却被当时掌握了话语权的强势者批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李谷一本人也遭受了巨大的压力,直到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出现。
李谷一、《乡恋》、春节联欢晚会,三者在1983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当年思想融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尝试:突围“样板戏”唱腔
李谷一是长沙人。1961年至1974年,在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工作,因主演《补锅》一剧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扬名天下。1976年,她被宋成推荐给八一电影制片厂录制电影《南海长城》的主题曲《永远不能忘》,自此走上大红大紫的事业顶峰,为50多部电影演唱插曲和主题歌,成为建国后录制电影歌曲最多的女歌手,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歌唱家。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解放思想”精神的鼓舞下,一大批勇于创新的青年音乐家施展才华,突破传统,演绎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李谷一借鉴我国传统戏曲民歌的气口唱法,用轻声和气声演绎出一首后来风靡大江南北的歌曲——《乡恋》。
“以前,文艺单纯地为政治服务,到‘文革’时期走到了极端的地步。声乐也形成了非常僵化的束缚,所有的歌曲要有革命性,颂扬式、号召力,讲究‘强、响、硬’。这样一来,声乐创作就走进了一条‘形而上’的死胡同。”李谷一曾说。
1980年,《乡恋》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栏目播出,优美的旋律,动情的演唱,让那些已经厌倦了单调死板的样板戏的年轻人如获至宝,迅速传唱开来。今年已经49岁的长沙市民谭颐忠是这样评价《乡恋》的:“《乡恋》的旋律和以前那些样板戏大不一样,使人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乡恋》让人如沐春风,让人突然惊奇地发现,原来音乐中还有这么有情调而不失高雅的大餐,那么甜蜜,让人心里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起自己20多年前听到《乡恋》的感受,谭先生还是那么享受。
然而,当年千万名喜欢《乡恋》、津津乐道《乡恋》的群众,怎么也没想到,这首歌给李谷一本人带来的是疾风骤雨一样的严厉批判。
重创: “《乡恋》是亡国之音”
受文革“左倾”残余思想的影响,国内的报刊杂志在1980年-1981年掀起了针对李谷一的讨伐之声。说她的歌“娇声嗲气,矫揉造作”, 是“灰暗、颓废、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娱乐生活是一个味道”,甚至有人指责她的歌是“亡国之音”。#p#副标题#e#
在团中央等单位举办的“群众最喜爱的15首抒情歌曲”评选中,《乡恋》选票高达15万张。然而,在那个年代,不是公众投票可以决定结果的。
接着,中国音协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会上,李谷一的《乡恋》成为业界权威们重点批判的对象。 在团中央等单位举办的“群众最喜爱的15首抒情歌曲”评选中,《乡恋》选票高达15万张。然而,在那个年代,不是公众投票可以决定结果的。
接着,中国音协在北京召开“西山会议”,会上,李谷一的《乡恋》成为业界权威们重点批判的对象。有人劝李谷一改变唱法,但遭到这位倔强湘妹子的拒绝。不久,李谷一收到中央乐团一领导的警告:如果再按这个路子走下去,只好请她找适合她发展的地方去。这无疑是一道逐客令,在当时的体制下,一个人一旦被某个单位开除,其他的单位几乎都不愿意再接收了。
再紧接着,社会上出现的喇叭裤、港式头和青少年犯罪等,也被人与李谷一的歌声连到一起,《乡恋》被封杀。
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李谷一不能像今天的李宇春这样,面对非议置之不理。20多年后,李谷一的女儿回忆起当时母亲承受的巨大压力时描述说:“面对来自全国的批判,整整15天,妈妈都处于严重的失眠和精神衰弱中。她弄不明白,《乡恋》只是一首小小的歌曲,为什么会遭到如此严重的谴责?”
融冰 :春晚让公众为她定论
关于李谷一和她的《乡恋》的巨大非议,历史选择了让公众来为她定论,载体正是1983年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从1983年起,中国人过春节有了一个新民俗,那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而历届春节联欢晚会,往往反映了当年关注的文化热点。
李谷一是首届春晚的主要声乐演员,一连唱了7首歌,《乡恋》最初并不在演出范围内。然而,这届晚会首次尝试了观众点歌。20多年后再看这些,很多网友觉得“首届春晚让普通群众集体发声”是今天“超女”等电视选秀活动都采取观众投票来决定结果的方式的鼻祖。
据悉,那届晚会设置了4部热线电话。只要李谷一在台上出现,马上就有观众来电点播《乡恋》,“而且不是一两个,也不是十个二十个。”网络视频里,记者看到,当时春晚的主持人姜昆拿着一摞点《乡恋》的群众名单一口气往下念,念得上气不接下气:“哎呀,太多了,我念不来了。”
但台前的李谷一并不知道,后台却因为《乡恋》而乱成了一锅粥。当电话记录员把一大盘观众点播《乡恋》的条子端给总导演黄一鹤时,他感到非常为难,无权定夺。再端上来一大盘,又是《乡恋》!黄一鹤找到台长王枫请示,台长也不敢拍板,只好把点播单交给当时正在现场坐镇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正在吴冷西还在犹豫之时,又有三盘《乡恋》的点播单送过来了。这时,吴冷西拍板:“上《乡恋》!”
20多年后,记者从网络视频里看到,当时的李谷一,站在春晚舞台唱着《乡恋》,唱着唱着,泪花挂在了她的眼角……多年后,李谷一回忆起那一刻百感交集:“这几年的酸甜苦辣一下子涌上心头,多少磨难、多少委屈,今天终于能名正言顺地在全国人民面前唱《乡恋》了!我觉得改革开放的春天来了,文艺的春天来了!”
就这样,李谷一和她的《乡恋》,在1983年的春天,在历经艰辛之后,用力劈开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前行之门。她在首届春节联欢晚会上流下的眼泪,正意味着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所遭遇到的“观念坚冰”正在融化。
眼泪,正意味着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所遭遇到的“观念坚冰”正在融化。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