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1-09-26 06:28 外滩画报 王华震
马克西姆•瑞沙诺夫(M a x i mRysanov)来到上海参加“俄罗斯画卷”音乐会,可说是上海交响乐团指挥余隆的功劳。“他叫我来上海演出,其他的事情他来安排”,马克西姆这样回忆道。
作为古典音乐界久负盛名的《留声机》杂志(Gra mophone)2008年年度艺术家大奖的获得者,马克西姆很早便已经引起了古典音乐界和媒体的注意。“整部作品具有无可争议的完整性和力量,这完全是一个值得发掘的版本。”英国的《BB C音乐杂志》在评价他改编的勃拉姆斯C小调谐谑曲的时候这样说道。事实上,马克西姆•瑞沙诺夫已经成为新一代中提琴家中的佼佼者。
正如他的前辈俄罗斯中提琴之父鲍里索夫斯基(Vadim Borisovsky)一样,马克西姆也对中提琴充满着热爱之情。1978年他出生于乌克兰,先后在莫斯科中央音乐专科学校和伦敦吉尔德侯音乐与戏剧学校(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and Drama)学习。马克西姆曾先后在多项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莱昂内尔•特尔蒂斯国际中提琴比赛、瓦伦蒂诺•布奇国际中提琴比赛、伦敦市政厅金质奖、卡梅尔国际室内乐比赛、哈维希尔交响乐独奏家比赛等等比赛磨练了他的舞台经验和演奏风格,2005年11月他在享有盛誉的日内瓦国际比赛中获奖。
马克西姆也是富于个性的中提琴演奏家,他喜欢改编经典的古典作品,更喜欢和年轻的作曲家合作,俄罗斯天才少女塔巴科娃(Dobrinka Tabakova)更是已经和他合作超过十年。作为古典音乐演奏家的马克西姆,台风随意洒脱,有时甚至会让人有不修边幅的印象;他的“兴趣广泛”,除了古典弦乐作品,他也涉足世界音乐和探戈音乐。
2006年,是马克西姆全面开花结果的一年。这一年,他与伦敦莫扎特室内乐团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与阿姆斯特丹小交响乐团赴澳大利亚巡演;在卑尔根音乐节、乌德勒支音乐节、杜布罗夫尼克音乐节举办音乐会;英国B B C-3台、英国国家电视台、B B C国际频道、荷兰国家电台以及在他的家乡乌克兰,电台和电视台更是经常播放马克西姆的演奏音乐会。
马克西姆与中国的缘分也着实不浅,2007年,他与华人音乐家张郁苓合作,在台湾推出了一张古典音乐专辑。这张专辑收录了马克西姆的拿手曲目勃拉姆斯的C小调谐谑曲和塔巴科娃的《低吟的摇篮曲》(Whispered Lullaby),他还改编了弗朗克的A小调小提琴奏鸣曲。2007年6月号《留声机》杂志评论道:“假如你也如同我一样,先入为主地以为这只是一张缺乏焦点的精选辑,我会强烈要求你再听听看……论其演奏,无论是技巧的运用以及想象力的掌握,都非常杰出。瑞沙诺夫与他的瓜达格尼尼(Guadagnini)中提琴的亲密关系,轻易地引出这件乐器不同音域的特质:粗犷的低音,以及厚实却又灿烂的高音。他与活力充沛的张郁苓搭配良好,在专辑的一开始(勃拉姆斯)便令人惊艳。”
2009年,马克西姆亮相第十二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林昭亮、徐惟聆等人共同演奏了门德尔松弦乐八重奏,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的中国之行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不知会与上海观众擦出怎样的火花?
B=《外滩画报》
R=马克西姆•瑞沙诺夫(Maxim Rysanov)
B:一开始是练习小提琴的吧,是什么时候喜爱上中提琴的呢?有什么转变的契机吗?
R:我从14岁开始拉中提琴,在那之前,我是拉小提琴的,从6岁开始。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主要可能是因为我的骨架比较大吧(笑),体形上更适合中提琴。而且我也非常喜欢中提琴的音色。那时我觉得中提琴比较冷门,可能会有更多机会,后来就彻底爱上了中提琴。
B:你的家庭有给予您音乐上的影响吗?
R:我的早年音乐教育全部来自于我的家庭,家庭对我的音乐之路影响非常大。我的母亲是小提琴教师,她是我的启蒙老师。而且我们家族中大部分人都玩音乐,我的几个表兄弟都是音乐家,我的哥哥也是个中提琴手。
B:在俄罗斯的作曲家中,你最中意谁的作品呢?
R:在19世纪的作曲家中,如果要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柴可夫斯基,尽管我觉得其他作曲家也非常优秀。但是肖斯塔科维奇一直是我的心头之好,他太沉重了,不如柴可夫斯基大众化。
B:你毕业于英国吉尔德侯音乐与戏剧学校(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Drama),能说一说你的学院生活吗?
R:我18岁的时候来到伦敦,那时算是我人生的一大步。我在那里无亲无故,语言也不是很好,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老师是谁,我在伦敦的头几年非常艰难。但是那个学校的老师非常具有启发性,他们总是让我们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好奇。也可以说这个学校“收养”了我(笑),我在那里待了9年,拿了学士、硕士学位,多亏了我的朋友们,不然我不知这么多年在异国他乡是如何熬过来的。
B:你是怎样想到把《洛可可变奏曲》改编为中提琴协奏曲的呢?
R:一开始我只是想试一试,在我平时练习的时候经常这么做,包括改编其他的作品。这部作品我本身非常喜欢,我发现用中提琴演奏能获得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于是我开始认真对待。全部的过程都是累积的过程,并不是突发奇想。除了大提琴之外,我还曾改编过小提琴作品,比如勃拉姆斯的C小调谐谑曲,这也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专门为中提琴创作的作品实在太少了,但是我可以从其他作品中汲取营养。在这一点上俄罗斯的中提琴之父鲍里索夫斯基(Vadim Borisovsky)启发了我,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中提琴这种乐器的灵性。
B:你有下一部想改编的经典作品吗?
R:我目前在演奏的是圣桑的a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但不是我改编的,是我老师改编的。我将来的兴趣可能不仅局限于提琴,比如我对萨克斯很感兴趣,可能我会改编一部萨克斯作品。
B:在演出中可以看出你和余隆的私人关系非常好,能谈一下你和余隆的合作吗?08年你们曾一起合作过《洛可可变奏曲》,两次合作你有什么感想吗?
R:我爱余隆!(笑)我们是在北京遇到的。那时我正在北京巡演,我不认得他,但表演结束回到后台时,却发现有一个人在等我,他向我表示祝贺,我非常惊讶,后来才知道他是中国著名的指挥。他那时对我说,你来上海演出吧,其他的事情我来安排,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他了。我和他的私人关系不错,在几次合作中,他展现了作为一个指挥家的魅力和技巧,和他合作我感到非常放心。
B:我们注意到,你除了演奏一些经典作曲家的作品之外,还和当代一些年轻的作曲家有合作,比如塔巴科娃(DobrinkaT ab a k ov a),她的《低吟的摇篮曲》(Whispered Lullaby)是专门为你写的吗,能谈一谈你和她的合作吗?
R:塔巴科娃是目前非常重要的青年创作者。我和她的合作已持续很多年,不止是《低吟的摇篮曲》,她的很多作品我都演奏过。她是个天才,作为80后,她的才华令人钦羡。《低吟的摇篮曲》是她专门为中提琴而作,我第一时间得到了它,这是缘分。除了她以外,我也很喜欢和其他年轻作曲家合作,而且不限于古典音乐领域,我还演奏过探戈音乐。
B:能说一说你的提琴瓜达格尼尼(Giuseppe Gaudagnini)吗?我们知道它是名贵的古董,能分享一下你和它之间的故事吗?
R:它是1780年制成的一件古董,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的音色非常柔美,非常意大利化,形制也很特别,颈部比较小,身形也很小,这让它看起来像是一把小提琴。拥有它的家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家族。我能成为它的演奏者完全是运气,我太爱它了。我是在伦敦偶然遇见它的主人,那时他正在进行一笔交易,打算把它卖掉,但我用它演奏了一曲,于是他就决定不卖了,并把它的演奏权给了我。我受宠若惊,但这就是命运。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