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一分钱爷爷”潘振声的去世,引起许多人的感慨。一位作曲家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一分钱》充满了童趣和符合少儿心理的场景情态。如今,这样的儿歌实在太少了。”

相关 About

潘振声 Pan Zhensheng 作曲家

2009-05-18 16:47 新民晚报 杨建国 陈誓骠

“一分钱爷爷”潘振声的去世,引起许多人的感慨。一位作曲家在电话中对记者说:“《一分钱》充满了童趣和符合少儿心理的场景情态。如今,这样的儿歌实在太少了。”

辅导员了解学生

《一分钱》广为流传,潘振声却默默无闻。查阅他的资料了解到,这位儿歌作家创作的《春天在哪里》《嘀哩嘀哩》《小鸭子》《好妈妈》等,至今还被中年人记忆犹新,也仍然出现在幼儿园、小学的音乐课上。其实,潘振声创作了千余首儿歌并非是他在这方面有过人的聪慧,而是凭着他对生活的体验和专心。

当年,他是上海一所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在社会提倡做好事的热潮里,他的办公桌上有个文具盒,装了很多学生捡到的硬币;放学时送学生出校门,他又每天看到警察在校门外保护学生过马路。把两个场景融合,首尾部分运用了上海民歌《紫竹调》的旋律,用上升音调塑造学生做好事的音乐形象,《一分钱》就诞生了。显然,这首歌创作的构思并不复杂,手法也相当简单,但能迅速不胫而走,学生们学唱这首歌时,能获得共鸣。

新儿歌说教太多

要让年幼的受众产生共鸣,就必须在音乐中、歌词里能使小朋友们感受到鲜明而又熟悉的情感。据了解,这些年来,我国新创作的儿歌数量并不为少,却难以诞生像《一分钱》被全国少年儿童喜欢的好儿歌,与许多儿歌作者缺少生活积累有极大的关系。

潘振声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他的工作和生活的直接感受,没有每天的耳濡目染,他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好歌。记者曾了解过一些新儿歌,大量的作品明显有说教的倾向,或者是空洞无物的所谓“童趣”描绘,与儿童的心态距离甚远。大多数家长都知道,虽然孩子们学唱到了很多儿歌,但与自己小时候的儿歌相比,缺乏琅琅上口中的儿童情趣。

请老师参与创作

如今的儿童,接受音乐熏陶的渠道很多。电视、演出、网络、数字设备,甚至手机彩铃、环境音乐,让孩子们无时不刻地在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如今大批孩子从幼年时代就开始学习乐器,更是让他们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喜好。不过,时代虽在变,但千变万变,儿童的歌曲要符合儿童的心态,让孩子产生情趣共鸣总是不会变。

因此,当“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前夕,记者向教育部门提出一个建议:鼓励和发动培训幼儿园、小学的老师们,像潘振声一样拿起笔来,为广大少年儿童写歌。最了解孩子的人,一定会创作出孩子们喜爱的优秀儿歌来。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