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2-11-30 18:16 外滩画报 王奇婷
由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节与上海大剧院、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 以现代版的演绎拉开了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序幕。
不同于 2010 年意大利都灵歌剧院来沪呈现的版本——连家装摆设都通过对 19 世纪史料的考证做了严格复制——由达米亚诺·米基耶莱托(Damiano Michieletto)导演的这一版《波希米亚人》让四位文艺青年与绣花女咪咪的故事发生在现代巴黎。大幕拉开时,15 米高的巨大现代窗框搭成的三层楼法式公寓令人耳目一新。
在以色列“魔鬼指挥家”丹尼尔·奥伦(Daniel Oren)带领下,上海歌剧院管弦乐团使这部普契尼旋律性最强的作品呈现出近乎完美的音色。四位主角中唯一的中国歌手、女高音歌唱家郭森饰演的穆塞塔也令人眼前一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萨尔茨堡音乐节艺术总监、前苏黎世歌剧院院长亚历山大·佩雷拉(Alexander Pereira)对记者回忆起 12 年前在日本一个歌剧讲习班上发现郭森的经过:“她的音色很美,但选错了曲目。于是我问她能否唱一段《夜后》(“Queen of the Night”,《魔笛》中的一段咏叹调),她说可以。她唱完后,我立刻对她说,你被苏黎世歌剧院录用了。”
自 1896 年在意大利都灵歌剧院首演至今,《波希米亚人》成为世界上演出最频繁的作品之一,但它却鲜少出现在代表古典音乐最高水准和规格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上。自 1918 年萨尔茨堡音乐节成立以来,仅有一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于 1998 年登上过节目册,“或许在萨尔茨堡,像斯特劳斯、莫扎特这样的德系音乐家会更受欢迎,但我相信这一次《波希米亚人》能打破普契尼的歌剧不适合萨尔茨堡音乐节的魔咒。”佩雷拉说。事实的确如此,当第一幕里观众耳熟能详的咏叹调《你那冰凉的小手》、《我的名字叫咪咪》唱毕,台下的掌声和欢呼经久不息。导演米基耶莱托说:“他的歌剧是流动的,一切都是那么流畅而连贯,他写的咏叹调不是为博得观众掌声和欢呼而作。这就赋予了普契尼歌剧一种自我沉浸的特质。”
今年 7 月,这部由中奥合作、两方共享版权的《波希米亚人》作为首演曲目登上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舞台,连续 7 场的票全部售罄。“有一小部分人不喜欢现代版。但对我来说,只有好的制作和不好的制作,这不取决于它是传统版本还是现代版本。”米基耶莱托认为,之所以寻找这个故事的现代表达形式,是希望能捕捉到当代青年面对生活的态度:时代在继续,但身边总有相似的年轻人,他们为了梦想付出努力、追求自由并勇于在艺术中开辟新道路——即便他们可能英勇地倒下。“当舞台上的演员们穿着牛仔服,背着电吉他,穿行在当代巴黎街头时,这部歌剧仍告诉我们,热情、真诚、梦想和生命一样值得尊敬。”
每年制作一部新的歌剧,让歌剧舞台变得更多元,让年轻人愿意亲近这阳春白雪的艺术,这是新上任的总监佩雷拉的愿望。《纽约时报》把今年 63 岁的他称为“精明的经理”,“刚上任就给音乐节带来了改变——这正是他两位循规蹈矩的前任主席所没有做到的”。目前,库塔格(Gyorgy Kurtag)、马克- 安德烈·达巴维( Marc-André Dalbavie)、托马斯·阿代斯(Thomas Adès)、约格·维德曼(Jrg Widmann)等知名作曲家都已签约。“我想让观众知道今后每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或许会认为第二年还能看到同一部演出,但我想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今年不来,你就错过了。”
佩雷拉透露,2013 年萨尔茨堡音乐节将于 7 月 19 日- 9 月 1 日举行,歌剧曲目包括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威尔第的《唐·卡洛》、《法斯塔夫》,以及莫扎特的《女人心》。
“它就是歌德笔下‘每个人等待的盛宴’。”萨尔茨堡音乐节主席拉贝斯塔德勒(Helga Rabl-Stadler)说。正如音乐节创始人之一雨果·冯·霍夫曼斯坦曾写的那样:“我们追求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戏剧杰作,普通的演出在此没有一席之地。”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