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而在赵季平的这部作品中,只有三个乐章。在这三个乐章中,同传统的交响套曲一样,同样体现了深刻的奏鸣性、交响性和戏剧性。

简介 Introduction

赵季平第一交响乐获得首届“金钟”奖优秀作品铜奖。

赵季平《第一交响乐》曲式分析及与传统奏鸣交响套曲的比较

作者: 常晓英

摘要:所有的作品都是建立在一种结构之上进行创作和发展的,这就是作品的曲式。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曲式结构是一个作品的框架,是作者为了表达思想情感而用的一种逻辑结构。本文分析了赵季平《第一交响乐》的曲式结构,并与传统奏鸣交响套曲做了比较。

关键词:曲式 结构 传统 奏鸣套曲 发展 矛盾

一、赵季平《第一交响乐》曲式分析

赵季平第一交响乐的三个乐章都是在传统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的,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分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四个部分。具体分析见表格1:

“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一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通常所说的奏鸣曲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它的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段依序组成。

在赵季平的《第一交响乐》的第一乐章中,也是按照“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段依序组成的。只是作者在“呈示部”之前写了一个27小节之长的引子,是由颤音琴和管弦乐齐奏交叉进行的。

第一部分是呈示部,包括主部、副部和结束部。只是主部与副部的调性关系不像古典作品一样存在主属调性,作者没有延续古典奏鸣曲式的传统,是因为在现代的作品当中,调性游移是很常见的作曲技法,很少有守调的思维,所以现代用奏鸣曲曲式结构写成的作品很少延续古典奏鸣曲的调性回归思想。

第二部分是展开部,也称自由幻想部。主要乐思在不同的调性上加以发挥,也可以是不同乐思的交替出现,在此作品中,可以将展开部分为两个部分,都是用新材料展开的。结构上则以材料的片断性和终止的隐蔽为特征,使乐思以新的方式不断展开,甚至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最后是引向第三部分的过渡。

第三部分为再现部。在此作品中,没有完整的再现第一部分呈示部,只再现了呈示部的部分引子和主部主题。

第二乐章:曲式结构为并置型单三部曲式,分为呈示段、中段和再现段,中间过渡有连接部分,具体分析见表格2: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的。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第一种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 “A-B-A”;第二种是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A-B-C”。赵季平在此交响乐的第二乐章中使用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进行创作的,并且是并置型的单三部曲式。

同第一乐章一样,在呈示段出现之前,也有23小节的引子和2小节的连接。

呈示段A共出现了两次“春天主题”,第一次是由弦乐组演奏的,第二次加入了木管组,加厚了声部,力度也随之增强。

经过10小节的连接是中段B,由木管组和弦乐齐奏的,声部逐渐加厚。中段的发展没有用呈示段的材料,完全运用了新材料,所以此乐章的单三部曲式是并置型的单三部。

再现段A1没有完全再现呈示段,是有所选择的,首先再现了引子,同引子第一次出现是一样的,都用了长笛作为主奏乐器。再现呈示段的时候直接出现的是呈示段中弦乐组和木管组齐奏的配器段落,声部没有由弱到强的过程,力度和由中段过度的力度衔接的很好,直到第二乐章结束。

第三乐章是前两个乐章的综合陈述,集合了前两个乐章的主题,加入了引子和尾声,并且加入了合唱,形成一个庞大的复三部的曲式结构,具体分析见表格3:

复三部曲式也称复合再现三部曲式,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个部分,两端部分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加强了三个段落的戏剧性和矛盾冲突,对比的性质和手段非常多样。可以在主题、速度、力度、织体、调式、调性、音区和音色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复三部曲式的首部必须是一个大于乐段的结构,即单二部或者单三部。复三部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比单三部曲式扩大、提高了许多,通常会出现全新的对比主题这是一种从“外部”扩大曲式结构的做法。

第三乐章的引子强劲有力,同第二乐章的乐曲风格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在此作品第三乐章的首部A中,作者用了单三部曲式,a乐段的开始就是器乐齐奏,似乎回到第一乐章的号角乐段,a的材料也有的取自第一乐章的展开部。b乐段加入了人声合唱,使第三乐章一下子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紧接着是再现段a1,也没有完全再现a乐段。

中部B乐段是以人声为主的,与之前的器乐合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运用的主题是第二乐章“春天主题”的变形。

再现部A1再现了首部的a部分,为变化再现,并且一直有人声的加入,人声已经变成配器的一部分,直至乐曲进入尾声。

二、赵季平《第一交响乐》与传统奏鸣交响套曲的比较

所谓传统的奏鸣交响套曲,是指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其它乐章用另外的曲式或者奏鸣曲式写成的交响乐套曲和各种乐器演奏的奏鸣套曲。一般的组曲则是各种不同画面的并连和序列。

奏鸣交响套曲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音乐体裁所常用的一种器乐套曲形式。在这一概念中,“套曲”意指由相对固定的几个乐章所组成的乐曲结构形式;“奏鸣”意指套曲中至少要有一个乐章应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写成,多为以快板为主的第一乐章最为典型;“交响”意指音乐的发展及其表现内容应体现着交响性或某种复杂构思与“严肃”的特质。

一般的奏鸣套曲都是四个乐章的。如果奏鸣交响套曲为三乐章形式的话,那么这里的谐谑曲或小步舞曲乐章就可以被省略,而第四乐章就可被提升为第三乐章。但为了更加完整地概括出音乐表现的各个方面,这一乐章的表现内容又常常在其他乐章中被加以体现,如三乐章套曲中的第二乐章常常将四乐章套曲中的二、三乐章的性质集于一身等等。

而在赵季平的这部作品中,只有三个乐章。在这三个乐章中,同传统的交响套曲一样,同样体现了深刻的奏鸣性、交响性和戏剧性。三个乐章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整体构思,这部作品在艺术形象的发展上,通过“苦难主题”、“春天主题”和“辉煌主题”的呼应发展,共同打造了三个乐章所要表现的新千年的主题。从整体的布局来看,作者对于传统奏鸣套曲的曲式布局有继承也有发展,其中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都符合传统奏鸣套曲的曲式结构,只有在第三乐章,作者运用了前两个乐章的主题进行创作,在音乐内容的表现上具有回顾前两个乐章和总结概括作用 ,能够使整个套曲获得应有的结束感。

曲式是一部作品发展的框架,此部交响乐的曲式结构分别是在传统的曲式结构上发展而成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并置型的单三部曲式;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各个乐章的配合非常紧密,每个乐章都在传统曲式的基础上加了引子和连接,使整部作品的个乐章之间的衔接更加流畅。

从整体的布局来看,作者对于传统奏鸣套曲的曲式布局有继承也有发展,其中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都符合传统奏鸣套曲的曲式结构,只有在第三乐章,作者做了很大的创新,第三乐章相当于一个对于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的总结,无论是从创作材料、主题运用、情绪发展等方面,把所有的戏剧性和矛盾冲突都发展到了极致,综合了奏鸣套曲中第三乐章与第四乐章的所有情绪,总结了全曲。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赵季平 - 第1交响曲
作品信息
作曲 :赵季平 1999
体裁 :交响曲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9-01-07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