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Overview

咏叹调(Aria)即抒情调.这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

咏叹调(Aria)即抒情调.这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它可以是歌剧,轻歌剧,神剧,受难曲或清唱剧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独立的音乐会咏叹调.咏叹调有许多通用的类型,是为发挥歌唱者的才能并使作品具有对比而设计的.

咏叹调是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的歌曲,现专指独唱曲。咏叹调(aria)的词义就是“曲调”,它是在十七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宣叙调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而产生的。因此从诞生之初,它就在各方面与宣叙调形成对比,其特征是富于歌唱性(脱离了语言音调)、长于抒发感情(而不是叙述情节)、有讲究的伴奏(宣叙调则有时几乎没有伴奏或只有简单的陪衬和弦)和特定的曲式(多为三段式;宣叙调的结构则十分松散)。
 
此外,咏叹调的篇幅较大,形式完整,作曲家们英雄有用武之地,还经常给演员留出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表现高难的演唱技巧。因此,几乎所有著名的歌剧作品,主角的咏叹调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当时,对宣叙调感到乏味的听众非常喜爱咏叹调,以致到18世纪咏叹调完全统治了歌剧。到了现代,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在瓦格纳的后期歌剧中,不论宣叙调还是咏叹调,都不像前人的歌剧那样拘泥形式、严格区分;他将两者融会贯通,成为声乐线条,按戏剧情景的需要自由运用。瓦格纳以来的歌剧趋向于大量使用宣叙调,只有极短的经过句用咏叹调格式;同时,乐队部分则起到主题延续和展开的作用。

歌剧中的咏叹调

西洋歌剧、神剧或康塔塔等戏剧中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一般篇幅较大,音域宽,技巧性强,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用管弦乐队或键盘乐器伴奏。咏叹调的运用始于17世纪初,与朗诵式的宣叙调相对,结构较自由。18世纪时,其结构变得程式化,一般为A+B+A'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特别是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的歌剧中。过于严格的程式化,阻碍了剧情发展,格鲁克在其歌剧改革中打破了这种格式。咏叹调在歌剧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单独作为音乐会曲目。一些歌唱性较强的器乐作品也称咏叹调,如巴赫的《布兰登堡变奏曲》主题等。

咏叹调(aria)大量出现在歌剧和清唱剧中。歌剧中的咏叹调一般是主角的独唱,在一部歌剧里至少有一首,有时也会有两首。它的作用就象是戏剧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特征。同时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需要演员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还可以拿出来单独作为音乐会的独唱节目来演唱。

代表作

  • 《啊,上帝,给我力量》——比才歌剧《卡门》中米卡埃拉的咏叹调
  • 《在这座宫殿里》——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图兰朵的咏叹调
  • 《你无情的背叛了我》——莫扎特歌剧《唐璜》中爱尔薇拉的咏叹调
  • 《爱情乘着玫瑰翅膀》——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中丽昂诺拉的咏叹调
  • 《复仇的痛苦》——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咏叹调
  • 《求爱神给我安慰》——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咏叹调

列表 List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 印度客商之歌 Rimsky-Korsakov: Song of the Indian Guest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 太阳颂 Rimsky-Korsakov: Hymn to the Sun
比才 - 哈巴涅拉舞曲(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Bizet: Habanera 选自歌剧《卡门》
比才 - 斗牛士之歌 Bizet: Song of the Toreador 选自歌剧《卡门》
亚当 - 妈妈,我要告诉你 Adam: Ah! vous dirai-je, maman
帕伊谢洛 - 我心里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烧 Paisiello: Nel cor più non mi sento 又译《我心灰意冷》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 恒河上升起太阳 Alessandro Scarlatti: Gia il sole dal gange 选自歌剧《爱的忠诚》
卡契尼 - 圣母颂 Caccini: Ave Maria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咏叹调
术语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